Header Ads

Header ADS

學會簡介



台灣勞動歷史與文化學會
Taiwan Labor History and Culture Society, TLHCS


主流的歷史研究視角中,戒嚴時期的台灣根本毫無工人運動可言。死寂肅殺的日子裡,工人們只能乖乖遵循資本家的要求,被監控、欺凌、打壓和控制,徹底屈服於黨國體制的淫威——這似乎已是毫無討論餘地的景觀與信條。

相較於解嚴後民主化運動的波濤洶湧,戒嚴時期萬籟無聲的印象更加根深柢固。就有學者以為:戰後工人運動的興起,來自民主化運動者恩惠般的介入與賦予;工人本身的階級意識,是在民主化運動帶動的工運裡慢慢長成的碩果。照這個說法來看,沒有民主化運動,就不會有工人運動;沒有中產知識份子,台灣工人也就不會有階級意識。

隨著轉型正義成為顯學,歷史的面紗層層揭開,我們對戒嚴時期鐵板一塊的印象勢必得大幅修正。我們遍尋戒嚴時期的報紙、刊物、照片、檔案,發現到越來越多顛覆上述說法的證據:顯然,戒嚴時期不光是闃靜和昏暗,只要用心尋找,工人們頂起壓迫氛圍、成功爭取權益的紀錄並不罕見。

這也顯示:工運在歷史與形式上的多元樣貌,實在遠遠超越前行學者所能設想。這些工人行動者不是少數,也絕非毫無階級意識可言的少數人。在歷史的機緣巧合中,他們與日殖時代或戰後初期的左翼行動者交往,或因生活的困難與折磨而醒悟,或借用黨國教育的思想資源而行顛覆之實,凡此種種都啟發了他們的思想與熱情,促成積極且改變現狀的行動。

然而,台灣此前並未有從工人史視角出發的歷史書寫研究者,也沒有專職保存工人、工會與工運資料,並且以精進勞工研究、促成實踐者與研究者交流為使命的研究單位存在。這也就是我們之所以要成立「台灣勞動歷史與文化學會」的理由。

我們以結合勞工研究者與勞工運動者,培養勞動文化、蒐集勞工史料、推展勞動研究為宗旨,透過文獻收集、檔案研究、口述訪談等各式各樣的方式,試圖為戰後工人階級的努力留下歷史紀錄,推動青年研究者與工運參與者一同加入勞工研究的行列。雖然工人與工人階級的歷史每天都在逐漸逝去,但我們相信:只要從現在開始努力保存、致力研究,不論多或少,一定都能為過去與現在的工人運動補上空白,讓工運能繼續向未知的未來勇敢邁進。

我們今年(2019)的研究計劃包含:

一、解嚴後第一代工會幹部口述訪談:我們訪問了四〇、五〇年代出生,於七〇年代進入廠場工作,並於八〇年代末期帶領解嚴後第一波工運抗爭的重要工會幹部,試圖從生命史與社會史的研究視角,探索台灣工人階級意識形成的過程,反思與顛覆過往台灣工運研究的「民主化優先」詮釋。本計劃目前已進行十餘次訪談,本年度將出版二至三篇訪談紀錄,並正在積極籌劃第二期訪談,預計將以女性工運幹部為訪談對象。

二、六〇年代工運事件研究:透過彙整與分析行政院、交通部、勞動部,以及宜蘭縣、新北市及台南縣政府等中央與地方機關檔案,我們集中研究三件六〇年代的重要工運事件:1960年的「亞洲航空案」、1966年的「冬山電石廠案」、1967-1969年的「建基煤礦案」。這些發生在民營企業的案子,將能提供我們除了四大公司和唐榮鐵工廠等公營事業勞資爭議之外的視角,並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戰後台灣社會與國家的關係和性質。本計劃正持續檢討與發展同一時期的相關勞資爭議案件,並申請相關檔案案卷,初步研究成果將於年底前擇定合適刊物出版。

三、北部地區煤礦業勞工史初探:結合自然史、技術史、煤業史、工人史、社會史、地方史等綜合性歷史研究觀點,對北部地區的煤礦遺址與煤礦工人進行初步訪查與口述報導。本計劃目前先以深澳地區的建基煤礦為例,從資本、技術與空間等三個軸線出發,並以工人與工人的社會關係為核心關懷,未來將進一步把此一研究視角擴張到整個北台灣的煤礦業勞工。

對於以上說明,如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沒有留言

主題圖片來源:Jason Morrow. 技術提供:Blogger.